港珠澳大橋第十八節隧道沉管前晚對接安裝成功,成為首次在一個月內連續安裝的第二節沉管,使大橋建成的海隧延伸至三千一百○五米。
實測海流浮運安裝
大橋島隧工程部經過詳細比對分析施工區域的海流實測情況和預測數據,細緻探討沉管各工序時段相關海域的流速、流向、風力、天氣等環境因素,于上周五晚上八時正式啟動第十八節沉管的浮運安裝作業。
第十八節沉管在十多艘大馬力拖輪和數十艘警戒船護衛下,通宵拖往安裝水域,于上周六早上抵達施工水域準備繫泊及沉放,同時最后確認基槽泥沙淤積掃測探摸、現場海流流速監測等,經數輪沉放,終于在小潮汛后期順利著床并完成水力壓接,經貫通測量,沉管軸線、高程、縱坡均符合設計要求,前晚宣佈成功對接安裝。
海隧延至三千多米
第十八節沉管的成功安裝沉管,使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已延伸至三千一百○五米,是繼本月十日完成第十七節沉管安裝后在一個月內連續安裝的第二節沉管,屬于大橋沉管浮運安裝施工以來的第一次,為后續施工探索出寶貴的實操和管理經驗。
每年六月為珠江流域最大徑流量時段,且第十八節沉管施工區位于隧道深槽與伶仃洋龍鼓西天然水道的交匯處,流場和泥沙淤積環境變化多端,在“龍舟水”大徑流的影響下攤面二次掀砂嚴重,第十八節沉管浮運安裝需克服大流速海流、鹽淡水分層流、基槽泥沙回淤等異常複雜的外界環境因素影響。
多次實操模擬推演
島隧工程部表示,為利用內伶仃島附近海域採砂暫停的有利時機,盡可能減少颱風對工期的影響,確保施工工期及沉管預制的連續性,項目總經理部全面總結第十七節沉管在珠江流域兩個洪峰間隙成功進行浮運安裝的經驗,持續開展大徑流專題研究和大規模、高密度的水文實測,多次實操模擬推演,全面梳理施工風險,科學預測預判窗口期施工區域海流、海浪、天氣、溫鹽、入海徑流、泥沙淤積等多種因素,制訂有針對性應對措施和預案,同時克服酷暑、濕熱、多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在短短十五天裡高效完成沉管二次安裝、基槽清淤、碎石墊層鋪設、船機設備檢查、風險梳理排查等各項準備工作,第十八節沉管才安裝對接成功。
信息來源:澳門日報
|